北医三院洪晶教授团队研究成果为慢性眼部移植物抗宿主病的诊断提供新方法
日期:2020-07-09 0:00:00 来源: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原北医三院)
日前,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中心洪晶教授团队在眼科杂志《眼表》(TheOcularSurface,IF:12.336)发表题为“泪液细胞因子检测在眼部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后简写为GVHD)的诊断和严重程度评估的临床研究”(Tear cytokine levels in the diagnosis and severity assessment of ocular chronic graft-versus-host disease(GVHD))的研究成果,为严重血液科疾病骨髓移植术后患者带来了福音。
某患者,因双眼干涩,视物模糊,辗转来诊。经问诊、查体及辅助检查发现其临床症状、检查结果均倾向于干眼症的诊断。但该患者既往白血病骨髓移植术后病史引起了我们的重视,骨髓移植术后的病人往往易患GVHD,但慢性眼部移植物抗宿主病的临床症状和常见的临床检测结果均与普通干眼十分相近。普通干眼症是眼科最常见的眼表疾病,而GVHD在缺乏客观可靠的检验手段进行鉴别诊断时,很容易导致误诊、漏诊,最终造成治疗的延误。
通过提取该患者泪液,对泪液细胞因子水平进行检测,最终确定该患者患GVHD。这种无创、简便、客观的方法,可提供明确的早期诊断。该患者随后经过一个月的相应治疗,症状彻底消失。
骨髓移植是目前全世界处理重度血液系统疾病的一线治疗方案。但骨髓移植也容易带来一些问题,其中,GVHD是严重血液系统疾病骨髓移植术后最常见也是最严重的并发症。其中,40%-60%的骨髓移植术后患者易患眼部慢性GVHD。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严重时可导致失明。早期诊断、及时施治十分重要。
通过临床症状和常见的临床检测结果区分眼部慢性GVHD和普通干眼,缺乏客观可靠的诊断方法。泪液细胞因子检测进行早期诊断的原理,是通过对cGVHD患者的二十余种泪液细胞因子进行微球免疫分析,并与干眼患者进行对比,最终发现了具有阳性结果的数种细胞因子。这一研究结果,为该疾病的诊断提供了新的手段,并对该病相关发病机制进行了系统性的阐述。
该研究的主要发现有:
1.找到了诊断慢性眼部GVHD可靠有效的泪液细胞因子。通过对GVHD患者与干眼患者的23种泪液细胞因子水平的分析,最终发现了ICAM-1, IL-6, IL-1β, IL-8, EGF 和 IL-7六种细胞因子具有的统计学意义,通过最基本的两种疾病的免疫发病机制不同,验证了泪液细胞因子检测作为一种客观,无创的诊断方法的可行性。
2.泪液细胞因子浓度在评估眼部慢性GVHD危重程度具有重要作用。通过GVHD患者临床症状危重程度进行分级,并进一步对上述细胞因子与危重分级进行相关性分析,最终我们可以发现IL-6,IL-8和ICAM-1的浓度水平于GVHD的危重分级具有统计学意义,因此,这些因子可以作为判断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的主要客观指标,在指导医生的诊断治疗决策中发挥重要作用。
3.慢性GVHD的发病机制与Th1,Th2,Th17免疫反应通路密切相关。通过对泪液细胞因子的检测以及各个因子相关的免疫通路分析,我们可以从临床实际数据中验证了慢性GHVD疾病的发病与Th1,Th2,Th17免疫反应通路密切相关,从而为未来进一步进行相关发病机制研究提供帮助。
本文通过泪液因子检测的方法,对GVHD患者和干眼患者泪液中二十多种泪液因子进行分析,发现了对慢性眼部GVHD疾病诊断以及危险程度分级的可靠细胞因子指标,初步验证了泪液因子检测在临床实践中的可行性,并进一步对慢性GVHD的发病机制做出阐述与说明,为GVHD的早期诊断,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与思路。
北医三院博士研究生邱媛,硕士研究生胡博浩为该论文的并列第一作者,北医三院眼科洪晶教授为通讯作者。
项目负责人:洪晶(左六)
原文链接: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1542012420300124?via%3Dihub